母昃亦有出虹自北飲于河
關于甲骨文:
甲骨文,是我國最早的文字(約公元前1500——公元前1100)。甲骨文象形的意味最為明顯,是以表形為主、表意為輔的文字。甲骨文是中國文字之根,中國書法之源,篆書之祖。甲骨文
指刻寫在龜甲、獸骨上的文字。主要發現于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的殷墟,是商代后期王室和貴族用于占卜和記事的文書,又稱契文、甲骨刻辭、卜辭等。所發現的殷墟帶字甲骨的數量已有16萬片之多,是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,主要記載了殷商社會的歷史和文化。殷墟所出土的是商王盤庚遷殷至紂亡近二百五十年間的遺物,它既是研究商代文化的寶貴文獻。也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實證。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漢字和甲骨文一脈相承,中國文字發展的歷史長河從來就沒有中斷過,很多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定型了,它們的音、形、義有著密切的“血緣”關系。
從甲骨文發現到現在已逾一百二十余年,甲骨文的國際影響力和文化意義日益彰顯。
字體特征:
甲骨文字庫收錄字形均在相對公認的已釋讀的甲骨文范圍之內;字形主要以殷墟卜辭原拓和部分周原甲骨文為基礎;以典型賓組類為主要字體風格;其字形結體對稱而穩定,其線條遒勁堅實、挺拔爽利,曲直粗細均備,筆畫多方折。甲骨文字庫還原了文字的象形,生動而有趣,又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。
應用場景:
品牌、游戲、書籍、廣告、影視、海報等
設計師:陳宇
審稿專家:黃天樹、宋鎮豪、黃錫全、劉釗、王立軍、劉洪彪、李有來、朱培爾、虞曉勇、邵佩英、袁波、仇寅